年末多家銀行獲重要股東增持,銀行股明年走勢如何
12月以來,多家銀行再獲重要股東增持。
12月19日,浦發銀行(600000.SH)發布公告稱,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國資經營公司”)增持公司普通股757.55萬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0.03%。
除浦發銀行外,還有民生銀行、成都銀行、蘇州銀行和滬農商行等多家銀行陸續被大股東“搶籌”。拉長時間線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6家上市銀行股東披露增持計劃。
大股東頻頻增持銀行股背后,存在多類原因。一方面,近期監管對破凈股的市值管理提出要求,部分銀行市凈率長期處于低位,大股東增持符合監管導向。另一方面,部分銀行可轉債到期在即,但轉股率偏低,難以補充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借大股東增持提振市場信心。
展望后市,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板塊的艱難時刻已經過去。展望2025年,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預期下,市場利率或還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對高股息個股的行情形成支撐。
12月5家銀行獲股東增持
除在二級市場首度出手增持外,浦發銀行在公告中稱,國資經營公司計劃自2024年12月19日起的6個月內,增持浦發銀行普通股股份不低于4700萬股,不超過9400萬股,增持數量含首次增持的股份。
浦發銀行并非個例。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南京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蘇州銀行、蘭州銀行等26家上市銀行股東披露增持計劃,涉及范圍包括國有大行、城商行、農商行。
年末多家銀行更是被大股東積極搶籌。12月17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新希望化工投資有限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1761.65萬股H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0.04%。此次權益變動后,新希望化工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00%。成都銀行12月1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五大股東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成都銀行518萬股,占該行當日收盤總股本的0.13%。
此外,蘇州銀行、滬農商行也得到了股東、高管的“鼎力相助”。蘇州銀行第一大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9日至12月11日期間,集中競價交易成功增持蘇州銀行股份4892.5萬股,增持股份達到1%;滬農商行12名高管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89萬股,累計增持金額為601萬元。
為何增持
據記者梳理,銀行股東年末集中增持,背后或存在多種原因。
一方面,部分銀行大股東年末大手筆增持,或是出于市值管理目的。
今年11月中旬,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對主要指數成份股和長期破凈股分別提出了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計劃的要求。
記者注意到,年末大股東集中增持的銀行中,大多市凈率處于低位。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1日,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的市凈率分別為0.33倍、0.46倍,在所有上市銀行中分別排第41名、第37名。
另一方面,或與部分銀行的可轉債轉股問題有關。記者從業內獲悉,近年來上市銀行熱衷發行可轉債。通常情況下當正股股價高于轉股價時,銀行可轉債投資者可能會選擇通過轉股獲利了結。若正股價長期低于轉股價,則轉股積極性可能不高。對于銀行而言,銀行可轉債只有完成轉股才能直接補充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
以浦發銀行為例,該行于2019年11月15日發行500億元可轉債浦發轉債(110059.SH),到期時間為2025年10月28日,已不足一年。
浦發銀行此前發布的《關于可轉債轉股結果暨股份變動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尚未轉股的浦發轉債金額為人民幣499.99億元,占浦發轉債發行總量的比例為99.9972%。
截至發稿前,浦發轉債價格為108.687元,浦發銀行給出的轉股價為12.92元,當前正股價為9.58元,轉股溢價率達到了46.58%。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大股東增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市場對該銀行股票估值的未來預期,提升投資者的轉股意愿。
也有銀行通過引入股東批量增持可轉債解決上述問題。以江陰銀行為例,臨近摘牌前,截至2023年12月29日,該行仍有占發行總量87.89%的江銀轉債尚未轉股。1月15日,國資控股的江南水務“借道”可轉債成功入主江陰銀行。江南水務增持江銀轉債并實施轉股后,江銀轉債未轉股比例降至59.81%。
后續走勢如何
除市值管理、解決可轉債轉股問題外,業內認為年末多家銀行再獲重要股東增持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看好銀行股前景。
今年以來,銀行股漲勢良好。Wind數據顯示,今年銀行指數(886052.WI)整體上漲37.98%,跑贏滬深300指數23.51個百分點。
“2023年末以來,宏觀環境以及企業盈利預測持續調整的過程中,高股息策略受到了市場的持續關注,其中長端利率的下行是推動高股息資產價格表現的重要因素。”萬聯證券行業策略分析師郭懿認為,銀行股較高的股息率以及極低的估值成為資金的優選,疊加市場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個銀行板塊的市場表現。
銀行股的突出表現離不開業績面的支撐。銀行證券研報數據顯示,銀行前三季度,上市銀行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變動-1.05%、1.43%,增速環比均有所回升。
中國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一緯認為,銀行業績邊際修復,一方面由于利息凈收入降幅收窄,負債成本優化支撐息差邊際企穩。另一方面,中收降幅實現收窄,其他非息收入高增延續,推動營收改善。撥備計提壓力較小,減值損失繼續推動利潤增長。
展望2025年,多數機構仍看好銀行股行情。
“展望2025年,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預期下,市場利率或還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對高股息個股的行情形成支撐。”郭懿認為,長周期角度看,銀行業整體的利潤增長或已經進入底部區間,盈利的穩定性將逐步體現。另外,從分紅的角度看,分紅率的提升,有利于銀行股估值的提升。
東興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林瑾璐認為,今年上市銀行將走出一輪估值底部提升行情,絕對收益與相對收益均顯著。國有行、股份行及優質中小銀行先后均有階段性超額收益行情。
在林瑾璐看來,回溯歷史,銀行股具有后周期的特征,2014年底、2018年銀行股在經濟下行、逆周期政策加碼、經濟預期改善階段表現較好,與當前宏觀環境類似。從銀行經營層面看,規模增長保持平穩,息差壓力可控,重點領域風險預期改善,基本面預期逐步改善值得期待。
也有機構人士認為市場仍存在一定風險。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認為,近期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等部門穩經濟政策不斷出臺,對商業銀行、房地產、小微、城投化債等重點風險領域均形成利好,有助于銀行進一步夯實資產質量。但中長期來看,部分尚未計入不良的潛在風險敞口仍有待出清,需繼續關注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前瞻性指標的趨勢,如關注率、逾期率及重組貸款趨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