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耕地布局從“南減北增”轉為“南北雙增”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李京澤)《國務院關于耕地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22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報告顯示,從布局變化看,中國耕地持續多年的“南減北增”開始轉為“南北雙增”。
報告說,2023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耕地面積19.29億畝。從地類結構看,旱地9.68億畝,占比50.2%;水田4.68億畝,占比24.2%;水澆地4.93億畝,占比25.6%。從地區分布看,黑龍江、內蒙古、河南、吉林和新疆的耕地面積均超過1億畝,5省區合計耕地面積接近全國耕地面積40%。
報告指出,2023年末全國耕地面積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時(標準時點為2019年12月31日)相比,總量增加1120.4萬畝,增幅0.58%。從布局變化看,持續多年的耕地“南減北增”開始轉為“南北雙增”,秦嶺淮河以南地區耕地凈增加210.5萬畝。從坡度變化看,園林地“上山”、耕地“下山”趨勢初步呈現,全國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凈減少132.19萬畝(不含梯田),2度以下耕地凈增加714.7萬畝。
報告說,中國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在北京等15個省份43個城市開展試點,啟動實施再開發153.55萬畝。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約45%,從源頭上減少耕地占用。
報告稱,中國建立健全耕地保護“長牙齒”硬措施工作機制,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占用耕地行為。2023年度,違法占用耕地數量已下降至2018年度的四分之一左右。
根據報告,截至2023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為全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