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在華增設技術部門,兼具采購與質量職能
作者:魏文
12月4日,保時捷宣布,保時捷中國增設技術部門,統籌保時捷在中國的研發工作,向保時捷中國首席執行官潘勵馳直接匯報,前奔馳高管李楠出任保時捷中國技術部副總裁一職。除了研發工作外,新設立的技術部兼具本地采購與質量保證職能。
當前,保時捷在華遭遇了較大的增長壓力。2023年,保時捷全球共交付320221輛新車,同比增長3.3%,北美、歐洲等多個區域市場實現銷量同比提升。但中國地區交付量為79283輛,同比下跌15%。今年前三季度,保時捷未能實現止跌,在華銷量為43280輛,同比下滑29%。今年5月有消息稱,因銷量下跌虧本賣車,保時捷部分中國經銷商發起抗議和抵制。
中國車市激烈的價格戰以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加速,被認為是保時捷在華銷量承壓的重要原因。目前,保時捷已經在華推出Macan EV和Taycan兩款純電產品,上述產品在智能化上和中國智能電動車有較大差距。
保時捷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亦表示,在數字化和互聯性方面,中國與其他市場有很大的差異,這些也是現在中國廠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過去全球車的戰略在當下已經不再適用。
麥肯錫發布的《2024年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指出,領先的智能化優勢是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受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如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體驗更好的智能座艙。未來智能駕駛功能,尤其是基于智駕的個性化場景應用將成為影響購車決策的核心項。另有行業報告顯示,有54%的汽車消費者已經將智能化水平列為購車時考量的關鍵因素。
此前保時捷已經開始構建在華的研發矩陣,意圖增強本地研發實力。保時捷中國方面表示,保時捷中國增設技術部門,致力于推動技術創新與本地化戰略深度融合;保時捷在中國本土化研發將進一步提升產品與服務的本地適配性。
增強本土研發實力,以中國研發、中國技術加速產品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德國豪華車企的共同選擇。除了保時捷外,奔馳、寶馬均在中國構建了德國本土以外的最大研發分支,并在華構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的研發能力。
以梅賽德斯-奔馳為例,2025年開始,該公司計劃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超140億元人民幣,部分車型將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智駕方面,奔馳增加大和中國本土供應商的合作,推出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申港證券的研報認為,中國自主品牌利用電動汽車發展的技術優勢和市場規模彎道超車,逐漸擁有話語權,由“市場換技術”變為“技術輸出”。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論是技術、規模,還是成本的比較優勢都已經全面領先全球。尤其三電技術、整車域控制、以及智能座艙和智駕遙遙領先。德國和日本企業為什么轉型慢,因為它們要帶著整個產業鏈轉型。”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楊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