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26日電 題:中美機器人密度排名為何“此起彼伏”?
作者 王喜文 九三學社中央促進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委員
隨著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迅速擴大,企業紛紛加碼機器人賽道,除了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近日也宣布加大機器人研發。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世界機器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的機器人密度為470(即每一萬名員工配有470個機器人),4年內已成功將機器人密度翻了一番。中國在機器人的工業應用方面已經超過德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而中國2019年才進入前十名。數據還顯示,2023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27.6萬個,占全球新安裝量的51%。
機器人密度是跟蹤世界各地制造業自動化程度的晴雨表。中國“機器人密度”排名持續快速提升,一方面說明我國勞動力結構正在快速發生變化,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社會勞動力成本上升,機器人成為替代傳統勞動力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說明,我國制造業正在加速步入現代化,機器人密度的提升是這一轉型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國制造業正在經歷一場由傳統制造向自動化、智能化制造的轉型,“無人車間”“黑燈工廠”越來越多。
此外,機器人密度的提升也表明了我國制造業規模逐漸強大以及制造業產業競爭力的增強。高機器人密度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能夠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響應速度,從而增強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報告》預測,從長遠來看,中國制造業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仍有很大增長潛力,預計到2027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至10%。中國制造業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有巨大提升空間,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自動化水平不均。雖然我國部分行業和地區已經實現了較高程度的自動化,但整體上,我國制造業的自動化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報告》,排名第一的韓國機器人密度為1012,我國距離這一水平還有巨大的增加空間。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個性化需求的提升,制造業需要更高的生產精度和靈活性來滿足這些要求。而機器人技術能夠提供高精度和一致性的生產,保證產品質量穩定。
二是中國制造業產業規模龐大。中國是制造業大國,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對機器人的需求將不斷增長。
三是政策推動。我國政府正積極推動智能制造和工業升級,鼓勵企業加大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專門的實施方案來推動機器人產品研制和場景應用拓展。未來,這些政策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顯示,美國的機器人密度數值雖然每年也有所增加,但排名卻持續下滑。2023年美國的機器人密度達到295,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而2020年美國排名第7位,2021年下降至第9位,2022年進一步下降至第10位。
美國機器人密度排名的下滑可能和其制造業規模的下滑有關系。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持續下滑,已從1990年的22%降至2021年的17%。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在持續下降,20世紀50年代初期這個比例約為28%,到2022年已降至10.3%。(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