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為指標“瘋狂”
“銀行‘內卷’嚴重。”
近日,人民銀行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用“內卷”來形容銀行業現狀,并指出,當前銀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呈現出貸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動”的態勢,存貸款利率與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存在較大偏離。
記者通過多路采訪也了解到,在商業銀行“規模情結”下,當前存貸款市場不乏亂象。例如,存款方面,在月末、季末、年末等沖擊KPI的重點階段,規模考核量仍在增加,衍生出許多存貸款“突擊隊”。為沖規模,“價格戰”是一大手段,有的銀行直接調整利率,有的銀行明面上利率不變,實際以“返傭”等形式拉攏客戶。貸款方面,大打“價格戰”,甚至以低于成本價的利率爭奪客戶,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不利于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在同質化競爭下,存貸款規模增大,但資金空轉未真正起到融通作用,而且存貸款利率傳導效率受損,影響調控效果,也制約了貨幣政策空間。銀行“內卷”問題亟待解決。
存貸款“突擊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盡管監管層已多次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禁止通過“手工補息”的方式高息攬儲,摒棄“規模情結”,但對于支行一線基層員工來說,無論是存款端還是貸款端,“增量”依然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在月末、季末、年末等沖擊KPI的重點階段,部分銀行員工會自掏腰包“買存款”,甚至與“存款中介”“貸款中介”合作來突擊完成指標。
就攬儲方面來看,根據當月指標缺口的不同需求,員工會聯系客戶在考核期末將資金存入銀行,在存款滿期后再次取出,來協助其完成存款指標,在銀行利息之外,員工還會給客戶一定比例的傭金。
據記者多方了解,這種模式主要集中在國有大行。一位曾參與“突擊存款”的客戶告訴記者,這種存款產品的起投金額是100萬元,存款期限僅需一周,每100萬元大概可以收取200到300元傭金。但她也提到,由于商業銀行對大額轉賬的金額上限與交易頻率均有限制,因此一個賬戶每年能做的次數并不多。
多位銀行從業者告訴記者,這種“買存款”的高息攬儲形式,特別是通過與“黃牛”“中介”等合作拉存款是被行內明令禁止的,但個別攬儲任務較重的基層員工還是會自掏腰包進行類似交易。
在貸款端的考核指標更復雜,競爭更加激烈。
“以前只有一季度的‘開門紅’和四季度的‘年底收官’,現在幾乎是全年營銷。”一位大行華東某支行一線員工告訴記者,在每個季度末,都有類似“贏在盛夏”“決戰金秋”等沖刺營銷計劃,而今年壓力最大的指標在“普惠金融”上。她提到,在對公、對私業務上,該行普惠金融放款規模均要求每年同比新增10%以上的漲幅。
對指標“瘋狂”的并非一家支行。另一家股份行在滬某支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坦言,今年尚未結束,該行總行已完成監管要求的年度普惠金融考核指標,但上海分行未能完成,因此在近期向支行“加碼”。值得關注的是,為進一步加強支行對普惠金融業務的重視,相關貸款增量的完成率會直接影響到分行對支行的績效考核評級,并對相關人員薪酬產生影響。
“由此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他提到,由于總行層面已完成指標,因此年末該行整體的貸款審批在收緊,但對于沒有完成的分支行來說,貸款的準入門檻還在降低。“最近只要沒有進入貸后黑名單的客戶,都有機會過審。”他表示,雖然貸款中介是被禁止的,但還是有客戶經理會與中介合作推薦“放款更容易”的銀行,在業績沖刺期往往會有部分客戶特地跨省市來辦理貸款業務。
以價換量
如何完成規模任務?以價換量是一個手段。如前述銀行員工提到的高息攬儲“買存款”,在《報告》中被總結為存款利率“降不動”,實際利率“明降實升”。
貸款端“價格戰”的表現則是利率快速下行。“為了完成個貸業務的普惠指標,我們行采用降低貸款利率來實現營銷。我手里的經營貸利率最低可以到2.6%。”前述股份行在滬某支行客戶經理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進一步了解到,消費貸和經營貸是銀行零售信貸“價格戰”主場。面對居民部門收入波動、提前還房貸等沖擊波,不少銀行近年輪番推出消費貸限時優惠活動,疊加利率下行大環境,2023年消費貸利率從“3”字頭邁進“2”字頭,截至今年10月,已有“1”字頭產品面世。
“因為每個地區的房貸利率是統一執行的,所以各家會在消費貸和經營貸上拼價格。大行資金成本相對低,貸款利率也低,有的能給到2%點多,我們就給不了。”華北地區某股份行支行客戶經理稱。
和存款返傭一樣,一些銀行貸款利率明面上降不了,也通過“返點”等形式降低了實際貸款利率,以此拉攏客戶。前述華北地區某股份行支行客戶經理表示,在9月下旬新一輪房地產利好政策出臺前,由于提前還款規模高于新增規模,其所屬分行下約七成支行房貸規模年內都是負增長。該支行因此將重心放在汽車分期業務,和4S店合作,給客戶返點,以價換量。
“就是賭客戶會不會提前還款。因為利息是根據資金使用期限收取的,并非一次性計收,提前還款銀行就不賺錢。”他說道。
公司貸款利率同樣在“廝殺”。“以普惠和科技貸款為例,我們的利率還在3.5%甚至4%以上,有的大行已經降到2字頭。央行給銀行的支農支小再貸款、科創再貸款工具的利率是1.75%,銀行給機構以2%+的利率放貸,相當于息差就零點幾個點。可能(這些銀行)也不拿小微或科創貸款賺錢,哪怕只是保本甚至賠一點,能把指標完成就這么干。”華北地區某上市城商行總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盡管利率沒有優勢,不過該行并不缺席對優質客戶的爭奪。該人士透露,有個別地方給銀行下發了小微企業名單,每家銀行都去營銷。“今年我們這塊客訴率也升高了,就是企業投訴,為什么你們每家銀行都在給我打電話。”
《報告》指出,貸款利率“下行快”,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情況下,銀行過度競爭貸款,部分貸款利率,特別是大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低于同期限國債收益率。極少數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還出現以顯著低于保本點的利率水平發放房貸的情況,不利于可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息差收窄之困
貸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動”,還導致存貸款利率與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存在較大偏離。
《報告》分析并引舉數據稱,盡管政策利率能夠有效傳導,但不同市場的傳導效率存在差異。
2019年8月(LPR改革)到2024年8月,7天期逆回購利率累計下調0.85個百分點,3個月期同業存單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下降約0.9個百分點。顯示出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基本與政策利率同向同幅波動,但存貸款利率與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存在較大偏離。同期,1年期LPR累計下降0.9個百分點,而銀行貸款平均利率降幅為1.9個百分點;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則僅為0.5個百分點。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苦果是銀行息差壓力進一步增大。
從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凈息差數據來看,Wind數據顯示,其凈息差的平均水平已從2022年二季度月末的2.01%下降到今年三季度末的1.62%,目前沒有上市銀行的凈息差超過3%。截至2024年9月末,上市銀行中凈息差最高的是常熟銀行,凈息差2.75%,廈門銀行凈息差最低,為1.08%,二者相差1.67個百分點。
幾乎所有銀行在業績說明會時均提到息差下行的壓力。如交通銀行提到,前三季度交行集團息差1.28%,同比下降2個基點,主要原因是生息資產收益率,尤其是客戶貸款收益率下行壓力較大,其背后,一是LPR下調以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等房地產相關政策使得客戶貸款收益率同比下降34個基點,二是市場利率中樞整體下行影響證券投資收益率同比下降6個基點。
但對于部分息差急劇收窄的銀行來說,其本身的資產結構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會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反噬。
數據表現最為極端的案例是山西榆次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榆次農商行”)。據2024年度跟蹤評級報告顯示,2023年末榆次農商行的凈息差水平已經為負,達到-0.40%,全年實現凈利息虧損0.73億元。中誠信國際在評級報告中指出,2023年榆次農商行盈利資產規模保持增長,但該行貸款質量差,貸款利息回收水平低,同時該行下調部分重組貸款利率來化解風險貸款,加之同業競爭加劇和高成本定期存款占比提升,導致凈息差從2022年末的0.07%下降到2023年末的-0.40%。2023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已經達到40.6億元。
“目前國內實體經濟處于恢復階段,有效需求不足,加上銀行金融機構同業競爭激烈,部分機構在金融產品服務定價不夠合理情況(不合理“內卷”),可能對少數銀行風險管理與經營有負面影響。”一位銀行宏觀分析師說道。
不過也有機構人士提出,要辯證地看待貸款利率下行。“隨著貸款利率下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已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此前大行做得不足時,貸款利率明顯較高,有的機構給企業的貸款利率甚至在8%以上。大行的下沉入局帶動了融資規模擴大、利率下行,并且大行相對數字化能力高,帶動放貸效率提高。短期內可能對中小行有沖擊,但會逐漸形成新的多層次的普惠金融格局。”一家國有大行普惠業務部負責人談市場競爭格局時表示。
破局之策
銀行“內卷”怎樣“破局”、走出無效競爭?業界認為,主要對策包括健全完善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銀行在業績指標中調整考核權重、中小銀行進一步探索差異化發展等。
之所以要健全完善FTP機制,因為目前影響政策利率傳導效率的因素之一就是銀行內部定價。開源證券銀行業首席研究員劉呈祥在報告《FTP與資產配置決策》中指出,資負-金市“兩部門決策框架”下的政策利率傳導效果不佳。矛盾點在于市場化程度較弱的資產負債部對全行FTP產生關鍵影響,而市場化程度較強的金融市場部很難影響FTP的制定,這就導致債券市場的利率變化不易有效傳導至貸款市場。
“如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銀行注入流動性,流動性則首先進入金融市場部,先對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形成影響。此后剩余的流動性才能進入貸款市場,對貸款量價的影響會較為滯后。”劉呈祥表示。
一位受訪對象進一步對記者分析稱,定價分割是長久以來利率傳導中的阻礙,FTP定價要兼顧各項業務平穩性和市場定價狀態,直白點說,定價會參考市場利率變化,但也不完全受市場定價影響,而且不能總是調來調去,不利于經營。另外要兼顧監管MPA考核要求,比如對一些政策性貸款的定價。
“整體而言,FTP定價要提高市場化程度,預計整個過程會很漫長,也受限于不同銀行的管理水平。”該人士表示。
監管同樣已關注并對此表態。央行在《報告》中稱,將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改善政策利率傳導,包括切實提升金融機構自主理性定價能力,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健全銀行FTP機制,引導銀行通過市場化方式保持合理的資產收益和負債成本,避免凈息差掣肘等。
銀行摒棄“規模情結”、金融數據去“虛胖”,更是“內卷”破局的關鍵。一位國有大行董事長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表示,該行在目標設定、考核評價中把結構優化、質效提升、守住風險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經營策略上,加快摒棄“規模情結”,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頓清理手工補息、資金空轉等不合理市場行為,使全行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更健康、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也更高。
對中小銀行而言,需要進一步探索差異化發展。
某凈息差水平位居行業前五的華東城商行小微支行行長向記者表示,該行要求其客戶經理,深入到客戶攤位、夫妻店、生產車間,每周進行拜訪、“跑街”,第一時間覺察到客戶需求提供服務。據了解,該行的資產質量表現也較好,截至2023年末不良資產率在1%以下。
前述國有大行普惠業務部副總表示,大行目前推了很多通用型產品、通用型服務,有利率優勢,但沒辦法像小行在地方耕得那么深,“我們看到有的銀行采取了網格化經營模式,這也是大行學不來的。小行可以發揮在地方的優勢,形成差異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