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賽道投融資火熱 助力產業“加速跑”
記者 寇佳麗
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人形機器人正以其獨特魅力和巨大潛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投資。
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年內人形機器人領域共發生投融資案例46起,投資金額共計116.8億元,遠超2023年全年(2023年人形機器人投融資案件共32起,投資金額共計59.19億元)。
火爆的數據背后,是政策推動、技術進步、市場需求潛力大、產業生態逐漸完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去年1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今年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超高速列車、下一代大飛機、綠色智能船舶、無人船艇等高端裝備產品,以整機帶動新技術產業化落地”。
各地也在積極部署。以重慶為例,10月28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出,“重點開發重載智能工業機器人、工業復合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智能建造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教學/助學機器人、導引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養護機器人、特種應急機器人等中高端機器人整機產品”。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董曉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政策舉措,不僅形成了上下聯動、共同推動產業進步的發展格局,也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確定了具體的中長期目標,有助于引導業內企業更好制定投資和研發計劃,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人形機器人的批量化應用目前尚未在特定領域真正實現,但前景十分樂觀。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制造、醫療護理、家庭應用等方面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尤其是伴隨人口老齡化的演變,養老和護理需求將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落地提供越來越廣闊的空間。
“中短期看,人形機器人在企業或政府部門等場景中有望率先實現應用;長期看,人形機器人要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才有可能撐起龐大市場規模。值得關注的是,后一個目標的達成路徑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如隱私安全、合規問題等。”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整體看,年內的46起投融資并未對特定細分領域展示出“偏愛”,資金廣泛流向人形機器人產業的上中下游,有些投資主攻核心零部件制造和關鍵技術突破,有些投資專注于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也有投資資金用來拓展應用場景、招募人才等。
受訪專家認為,上述現象反映出資本對該領域未來發展的高度認可與期待。一方面,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很多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產品加速迭代、成本降低都倚仗技術進步,而技術難點的突破也離不開資金的有力支撐。
從投資、研發到生產,人形機器人產業各環節的布局如火如荼,各方對這一熱門賽道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據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發布的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7.6億元,2030年有望成長為千億元市場。中金公司研報表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有望達35萬臺。
郭濤表示,為充分釋放市場潛能、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要至少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基礎研究投入,特別是感知交互、智能決策等核心技術領域,以保持長期競爭優勢;二是構建開放合作的生態體系,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三是持續拓展多元化應用場景,開拓產業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