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3日電 (宋亞芬)今年以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情不斷高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年內港股市場共有16家內地公司完成IPO,募資總額約182億港元。
按照2023年3月31日起施行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境外發行上市的境內企業,應當依照辦法向中國證監會備案。從證監會數據來看,赴境外上市的企業不斷增多。按企業赴境外上市的目的地分類,仍在備案流程中的160家企業中,超過七成擬赴港上市。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對中新經緯表示,赴港上市有幾大優勢,首先因為香港市場國際化程度高,機構投資者多,資金池很大,給企業估值也更理性,這對于很多高成長性企業如新能源、生物科技企業等十分有利。而且,香港支持同股不同權,對科技公司更友好,能讓創始團隊保持控制權。另外,港股融資以美元為主,可方便企業出海或者還外債,一定程度上規避匯率風險。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示,對很多企業來說,赴港上市效率比較高,不需要等太長的時間。而且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去香港上市能拿到更多資金支持,還能接觸海外投資者,為以后進軍國際市場鋪路。此外,在吸引上市資源方面,港股有更多包容性,各行各業、各種類型的企業都有機會赴港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赴港上市的企業中,多是行業龍頭和新能源企業。對此,楊德龍認為,簡單來說,就是“夠大、夠新”的企業更喜歡去香港上市。行業龍頭通常已經在國內站穩腳跟,需要國際市場進一步融資擴張,比如京東、阿里、美團,都是在全球化布局的企業。新能源企業則是因為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對資金量需求大,港股機構投資者多,能提供長期資本支持。(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