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3日電 (熊思怡)閉店爆改39天,種草筆記刷屏小紅書!傳統商超如何搖身一變網紅打卡地?近日,中新經緯來到物美首家“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店——北京學清路店,近距離感受連鎖零售市場的轉型升級浪潮。
以下為小編自述:
十多分鐘就得補一次貨
上午8點,我按照約定時間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新辰里,盡管商場及周邊店鋪尚未營業,但商場內的物美超市學清路店店長沈志鵬和上百名物美員工已開始一天的工作。
趁著顧客尚未進場,沈志鵬帶著我在賣場轉了一圈。他告訴我,“調改后,我們把烘焙區搬到了入口外,擴容了現制加工區,還引入了68款胖東來商品。”
多款胖東來商品被集中放置在超市入口處,這里也是整個賣場人氣最旺的地方。探店當天,物美學清路店正式營業1.5小時后,右側靠墻兩層貨架上的清潔衛生濕巾被迅速搶空。負責該區域的員工稱,“十多分鐘就得過來補一次貨,不及時補臺面就空了。”
3月26日,物美超市學清路店,消費者選購DL果汁。中新經緯熊思怡 攝
我和朋友們也品嘗了網紅飲料胖東來葡萄果汁,朋友們反饋“感覺真是鮮榨的”“挺不錯的,不甜膩”。3天后我想要再買兩瓶時,被店員告知“1、2點的時候果汁就賣完了,商品還在運送到門店的途中,4、5點左右才能補上。”
“前兩天我就來逛過,人太多了”,旁邊一位正在挑選洗潔精產品的女士告訴我,她住的地方離賣場20分鐘路程,當天是特意來采購胖東來的產品的,“我喝過(胖東來的果汁),特別清澈很好喝。今天來也想買,結果沒有了。”
同質產品只賣兩三款
除了引進胖東來商品,物美學清路店對賣場商品也進行了“大換血”。據沈志鵬介紹,調改后,賣場商品數量縮減至約1萬支,其中70%為新增商品,進口商品占比達15%。
“我們擴大了經營類別,引進了很多之前沒有的;同質化的產品只做兩到三款,我們幫顧客挑選出安全、健康的好產品,避免讓顧客對著十來款產品選擇困難。”對于賣場商品的變化,沈志鵬這樣向我解釋。
我在碳酸飲料區看到,物美學清路店目前僅保留一款常規可口可樂,新增多款網絡爆火的日本產、中國香港產可口可樂。沈志鵬表示,“年輕人比較喜歡新穎的進口產品,家庭客戶一般會選擇經典款。”
3月26日,物美超市學清路店碳酸飲料區,擺放著一款常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左側),和多款網絡爆火的日本產(紅瓶)、中國香港產(黃瓶)可口可樂。中新經緯熊思怡 攝
物美學清路店還優化了賣場的空間布局,以烘焙區為例,調改后,烘焙區搬到了超市入口外,還設置了獨立的自助結賬區。“年輕人早上著急上班,拿了面包直接結賬,沒有強制他一定要在賣場走一圈”,沈志鵬說道。
對于這些變化,物美學清路店的老顧客們甚是歡喜。一位住在3公里外的消費者告訴我,“相較調改前,這家店的布局、裝修、商品擺放都有很大的進步。”
與此同時,物美學清路店也迎來了一大波以年輕人為主的新客戶。小紅書APP顯示,物美學清路店開業10天,相關筆記就已達到2829篇。在自助結賬區,一位年輕的男性消費者告訴我,“我住在朝陽區,聽朋友說海淀開了家‘胖物美’,今天剛好在這邊,就順路過來看看。”
據沈志鵬介紹,調改后,無論是進店客流還是銷售額,都增長了5倍以上。
農藥超標立即下架
現制加工區(烘焙、熟食)擴容,食品安全如何保障?這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晚上8點后現制加工區產品會打折,且折扣力度會不斷增加,如果9點半閉店時仍未出清,就會報損處理。”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許麗娜介紹,“(報損食品)會裝進黑塑料袋,并噴上黑墨,確保不會被二次售賣。”
不僅如此,物美學清路店在賣場出口一側設置了物美體系首家自籌自建的食品安全檢測室,針對部分品類,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每天上、下午,物美學清路店會在賣場隨機抽檢12種商品,1小時完成檢測并對外公示結果。
“如果檢出農藥超標,會立即進行通報,并將產品下架,溯源通知供應商。顧客也可以自行送檢購買的蔬菜水果,20分鐘出報告。”物美集團AI新質零售項目組食品質量安全負責人隗紅陽透露,“未來隨著整個體系搭建成熟,檢測品類還會逐步涉及肉品、水產等。”
3月26日,物美超市學清路店側食品安全檢測室,檢測員正在檢測果蔬產品農藥殘留。中新經緯熊思怡 攝
近一兩年隨著胖東來的火爆出圈,全國多家商超巨頭扎堆“爆改”。開源證券指出,胖東來超市逆勢快速增長足以彰顯其經營理念與商業模式的成功,其成功有望喚醒超市行業“以人為本”的初心,提供具備可行性的變革脫困思路。
但當各大商超都抄上胖東來的作業,物美要如何實現差異化競爭?許麗娜表示,“我們在AI+消費方面,保留了多點的數智化優勢,原有的自由購、自助購等便捷結賬方式繼續保留,AI智能防損、AI出清、AI客服等技術也繼續為門店服務。”
3月26日,物美超市學清路店工作人員演示“自由購”結賬,通過手機掃描商品條碼完成購買,無需排隊等候結賬。中新經緯熊思怡 攝
專注連鎖產業的管理咨詢公司逸馬連鎖產業集團2024年底發布《中國實體零售市場分析報告》也提到,技術創新是推動零售市場發展的另一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零售企業的運營效率,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購物體驗。(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