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1日電 (羅琨 實習生 陳卓)“去年我們的AR眼鏡全球銷售額約6億元人民幣,海外業務占比接近70%,海外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消費級AR眼鏡研發、設計和制造公司XREAL全球銷售業務負責人張龍杰近日告訴中新經緯,由于需求旺盛,該公司的新品XREAL One在2024年12月發售后,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經銷商渠道出現了近兩個月的斷貨情況。
VR/AR眼鏡環比日銷6倍增長
官網信息顯示,AR眼鏡公司XREAL于2017年在北京成立,創始團隊成員來自MagicLeap、Google和AMD。
斷貨兩個月后,如今供求情況如何?張龍杰說,目前公司的AR眼鏡在全球范圍內仍很火爆。
“這主要是因為XREAL One的推出極大提升了產品熱度。”他介紹說,AR眼鏡直連其他設備,由其他終端設備供電并提供信號輸出,而這款眼鏡在現有硬件基礎上加了一顆自研空間計算芯片,可以提升視覺質量,延時更低,“為用戶帶來如同真實屏幕懸浮于眼前的流暢視覺觀感”。
據張龍杰介紹,自首款產品上市以來,截至2024年12月,XREAL歷史累計出貨量超50萬臺。目前XREAL One在全球已經售出六萬多臺。產品全球定價499美元(按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3624元),不過在不同地區會略有差異。
他還提到,在一些非直營運營市場,產品定價可能會溢價較高,“比如在阿聯酋近兩個月產品溢價超過了100%”。
“我們已經啟動了彈性產能管理機制,目前正在加大生產力度,確保產品供應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張龍杰說。
感受到海外市場對智能眼鏡強勁需求的不止XREAL。速賣通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剛剛結束的3月周年慶大促中,以Rokid、XREAL等品牌為代表的VR/AR眼鏡環比日銷6倍增長。
“發言稿就在我的眼鏡里!”此前,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祝銘明“空手”走上演講臺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Rokid國際事業負責人邵華強告訴中新經緯,公司隨后迎來了一波“潑天流量”,雖然目前公司的AR眼鏡還未正式上市,但已經收到幾十萬臺的預售訂單。“海內外市場對我們的產品十分期待,因此我們工程師們都在加班加點研發。”
據邵華強介紹,2021年,Rokid推出了第一款消費級AR眼鏡,當時定位的觀影和游戲場景,現在依然是行業的主打方向。2023年ChatGPT爆火之后,Rokid判斷AI的基礎技術已經成熟,正式立項研發融合AI和AR技術的創新產品,也就是消費者現在看到的爆火的Rokid Glasses,主打翻譯、會議紀要、提詞器等功能,這也是其產品的核心定位。
北京達睿咨詢公司創始人、首席分析師馬繼華向中新經緯指出,智能眼鏡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由于其作為距離眼睛最近的大型屏幕設備,在便捷性方面具備天然優勢,在早期甚至比折疊屏更受重視。然而,智能眼鏡長期存在交互性欠佳的問題,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人機互動方式。此外,其使用場景也較為有限,缺乏令人眼前一亮、不可或缺的功能。不過,隨著AI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AR眼鏡迎來了新的發展熱潮。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全球智能眼鏡型號出貨量追蹤報告》,2024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同比增長210%,主要受到Ray-Ban Meta智能眼鏡強勁需求的推動。因此,全球智能眼鏡市場首次突破200萬臺大關,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
“中國的智能眼鏡企業具有顯著優勢,中國產業鏈完整、供應鏈短,制造能力強大。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能夠有效降低產品成本,這對于智能眼鏡的普及以及提升其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極為有利。”馬繼華說。
堅定出海戰略
邵華強介紹說,Rokid從成立之初就定位全球市場,公司最開始在美國建立了研發實驗室,專注于算法研究。
“我們最初做AI研究,第一代產品是智能音箱。2018年,將音頻和其他相關實驗室合并后,推出了AI眼鏡。從產品研發到市場拓展,我們一直在整合全球資源。”邵華強說,在市場拓展方面,歐美市場是第一優先級,亞太市場是第二優先級,同時也會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需求,進行客制化研發。比如日本的消費者對隱私非常重視,需求與歐美市場有很大不同,Rokid會針對這些特點進行產品優化。
他指出,目前歐美仍是眾多智能眼鏡出海的首選之地。一方面,歐美市場的消費能力相對較強;另一方面,美國對科技新產品的接受度很高,歐洲雖然相對保守一些,但消費力也不容小覷。
目前,Rokid正與速賣通等跨境平臺合作進一步向海外推廣其產品。
張龍杰也告訴中新經緯,XREAL孕育于硅谷,成長于中國,但從創立之初就致力于全球化發展。“我們堅定出海戰略,也希望與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成長。”張龍杰說,XREAL未來會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和尚未進入的區域,做好線上線下營銷工作,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張龍杰提到,在基礎功能體驗之外,海外用戶也關注體驗的升級。目前市面上的AR眼鏡畫面已經比較清晰,顯示效果接近中高端顯示器。當前的市場的AR眼鏡搭載屏幕大多是SONY的0.55-0.6英寸Micro OLED顯示屏,今年行業會有新的更清晰的顯示產品迭代,未來在清晰度方面進一步提升。同時最大的痛點還是更長時間的使用,用戶需要大屏娛樂觀影游戲體驗更接近于現實體驗,因此,AR眼鏡的3DoF(注:3 Degrees of Freedom,在三維空間中可以自由運動的方式的統稱)就顯得尤為重要。讓3DOF更穩定,更防抖,對于算法和光學研發能力和技術積累也是很大考驗。
馬繼華也指出,從AI眼鏡的發展趨勢來看,目前亟待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優化語音操控智能眼鏡的交互方式,提升使用體驗;二是解決電池續航問題。若智能眼鏡想要實現普及,在頻繁使用的情況下,其續航至少要達到一周(15天更為理想)。若需要每天充電,將嚴重制約其發展。中國國內耳機領域產業成熟,電池技術也取得了較大進展,整合這些技術,中國在智能眼鏡硬件方面的優勢十分顯著。
馬繼華判斷說,在產業競爭力方面,中國智能眼鏡產品成本低,價格優勢突出,尤其是在突破299美元(約合人民幣2172元)這一價格障礙上具備強大實力。此外,產品設計能夠快速適應市場需求。因此,未來智能眼鏡市場一旦興起,中國產品有望占據80%~90%的市場份額,這是大概率事件。
速賣通方面表示,2025年中國品牌如何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成為出海人的關鍵命題。近日,速賣通透露了其“百億補貼品牌出海”的最新計劃:今年幫助1000個新品牌實現百萬美金的突破。速賣通發布的2025年品牌出海十大機會類目中,智能機器人、儲能電池、VR眼鏡、IP玩具、滑板車等新奇特高質類目上榜。
在談及出海過程的挑戰時,張龍杰坦言,一是產品滲透率還是相對較低,AR眼鏡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還比較陌生,需要持續進行市場教育;二是在新國家的拓展過程中,會遇到產品合規問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政策法規和認證要求,需要深入調研并與法務團隊合作,確保產品符合當地標準,同時這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三是產品方面,行業研發成本高,技術更新快,提升產品競爭力和技術儲備至關重要。
“作為估值達10億美元的AR行業獨角獸公司,XREAL的產品和技術研發能力目前還遠走在市場和渠道前面,未來的消費電子市場,XREAL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張龍杰稱。
根據官網信息,迄今為止,XREAL累計融資超過2.4億美元,投資人包括阿里巴巴、云鋒基金、紅杉、高瓴等。
馬繼華建議,對于正在拓展海外市場的智能眼鏡企業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維護良好的品牌口碑,避免盲目擴張導致產品質量和服務下滑,損害品牌形象,錯失市場機遇;二是在研發方面緊跟全球前沿趨勢,積極融入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并充分考慮不同國家市場的適用性和接受程度;三是加大對關鍵技術研發的投入,不能過度依賴供應鏈技術,否則可能會錯失市場先機。
馬繼華提醒說,出海企業在AI眼鏡領域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知識產權方面。當競爭對手在成本和設計上難以與中國企業抗衡時,可能會訴諸知識產權手段。因此,相關企業應提前制定應對策略,做好充分準備。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羅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