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30日電 (龔宸芫)“我們和宇樹科技合作主要錨定兩大方向:推動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非結構化作業實施,以及構建基于機器人技術的用戶出行場景賦能體系。”30日,長城汽車CTO吳會肖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期間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
長城汽車CTO吳會肖 主辦方供圖
吳會肖在1月初的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張機器狗坐在汽車后排的照片,她在評論區稱“照片在CES長城展臺拍攝”。3月初,有投資者在上市公司互動平臺追問“這難道是和宇樹機器人有進一步的合作?”
對此,長城汽車回應稱,長城汽車通過將汽車定義為“具備移動能力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深度探索復雜場景下的技術融合。基于該戰略,長城汽車同步布局機器人領域,已與國內具身智能機器人領軍企業展開戰略合作,在2025年CES展會期間進行產品互動,未來將落地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
針對具體合作伙伴及業務進展,吳會肖向中新經緯透露:“我們和宇樹科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形成明確分工架構:宇樹科技主導運動控制和本體研發,長城汽車聚焦上層應用開發。”
在技術戰略層面,吳會肖認為,汽車產業具身智能落地的重要實踐領域。無論是從產品價值維度還是尖端技術集成度考量,汽車具備天然的融合載體優勢。
“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在機器人領域正在快速突破(技術),不少智駕優秀人才也加入機器人賽道。中國機器人本體研發及運動控制走在全球發展前沿。”她表示。
對于行業發展軌跡,吳會肖預測,機器人技術即將迎來工業與家庭場景的實質性應用階段。
不過,她同時強調,要實現工業場景的規模化部署與家庭場景的普及化應用,實際面臨成本、場景等多維度挑戰。
聚焦長城汽車落地實踐,吳會肖闡釋了當前兩大核心應用場景:工廠智能制造與用戶出行場景。
“在工廠里,可以讓機器人做一些非結構化的體力工作,同時可執行高危環境下的特殊作業任務。”吳會肖稱:“盡管工業場景存在非結構化特征,但機器人可通過底層硬件創新開發工作,進行場景快速適配。”
在用車場景上,吳會肖表示機器人可以和車、用戶相結合。“用戶開車去戶外越野,可以打造為無人機去前方探路,還可搭配機器狗幫用戶背越野裝備。無論是插混車還是純電車,都具備外放電功能,可為車載機器人提供補能服務。”
吳會肖進一步透露,未來機器人還可延伸到家庭場景。“機器人的形態、尺寸、具體用途、定價、使用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還需要具體探討。”
面對AI時代的到來,她表示:“我們這種做AI的‘瘋子’肯定會積極擁抱AI。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對具身智能有擔憂,但我認為AI文明一旦突破人類智商極點,會快速達到超越人類數十倍的層面。在整體演進過程里,我們要思考什么是以人為本。”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龔宸芫:gongchenyu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