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28日電 題:AI一體機市場將從產品競爭轉向解決方案競爭
作者 應瑛 中信建投證券計算機首席分析師
近一個月來,AI一體機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聯想與沐曦聯合發布國產DeepSeek一體機解決方案,華為推出昇騰DeepSeek一體機,神州數碼、第四范式、中國移動等企業也紛紛入局。這一現象背后,是AI技術從云端走向終端的必然趨勢。
在這場AI一體機的競賽中,真正的價值高地在哪里?哪些企業能夠持續領跑?
當前市場競爭已呈現三足鼎立格局。硬件廠商如聯想、浪潮憑借服務器優勢快速鋪開市場;云計算巨頭阿里云、京東云則通過彈性算力爭奪客戶;而深耕垂直領域的企業則依靠行業Know-how(技術訣竅)贏得差異化優勢。值得玩味的是,華為既做芯片又提供云服務,這種全棧布局使其在多個維度具備競爭力。但真正的贏家可能是像神州數碼這樣的系統集成商,它們像“萬能適配器”一樣,將各種技術組件轉化為客戶可用的解決方案。這種競爭格局預示著,未來的市場領袖不僅需要技術實力,更需要場景理解能力。
形成這樣的格局,源于AI一體機產業鏈中三個尤為關鍵的環節。首當其沖的是國產算力芯片,美國對高性能芯片出口的限制,使得國產替代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華為昇騰、沐曦等企業的崛起,正在打破算力壟斷。其次是系統集成服務,例如銀行在部署AI一體機時或發現,單純購買硬件無法滿足其復雜的風控需求,必須依靠專業服務商進行場景化定制。最后是安全配套服務,2024年某金融機構私有化部署的AI系統曾遭受針對性攻擊,導致模型參數泄露,這一事件凸顯了安全防護的不可或缺性。這三個環節構成了AI一體機價值創造的完整鏈條。
筆者認為,AI一體機的發展軌跡揭示了一個深刻規律:技術創新必須與場景需求同頻共振。從短期看,硬件性能和價格是競爭焦點;中長期來看,行業理解和生態協同能力將決定企業能走多遠。對于投資者而言,既要看到算力芯片等“硬科技”的價值,也不能忽視系統集成這類“軟實力”的重要性。未來的AI一體機市場將從產品競爭轉向解決方案競爭,從技術驅動轉向價值驅動。
如今,政策東風與技術突破也在加速市場成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不僅提供方向指引,更通過真金白銀的支持降低企業試錯成本。算法優化帶來的成本下降同樣關鍵。DeepSeek等模型帶來的成本降低突破,使得中小機構也能負擔AI一體機。這種“政策+技術”的雙輪驅動,正在將AI一體機從奢侈品變為必需品。
應當注意的是,技術迭代可能導致剛部署的設備迅速過時,數據安全漏洞造成的損失可能遠超設備價值,而慘烈的價格戰正在壓縮利潤空間。明智的投資者應當關注兩類企業:一類是在特定技術領域構筑專利壁壘的專精特新企業;另一類是深耕金融場景的方案商。更前瞻的布局可能是投資安全賽道,這個尚未過熱的方向或將成為下一個價值洼地。(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