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24日電 (羅琨)麻醉手術常用藥物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因三家企業合謀壟斷市場,價格漲幅最高達20倍。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上海信誼聯合醫藥藥材有限公司、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匯信醫藥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合計罰沒2.23億元,并對達成壟斷協議負有個人責任的時任上海信誼招商代理事業部總經理罰款50萬元,引發廣泛關注。這也是2025年以來監管部門首次在醫藥行業開出反壟斷“罰單”。
常用藥價格暴漲,增加了患者的用藥負擔,損害了患者利益,也增加國家醫;鸬闹С,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作為2025年醫藥行業反壟斷“第一案”,此次處罰釋放出多個重磅信號。
一是罰款力度大,通過沒收違法所得并按銷售額動態比例罰款的組合拳,使違法收益徹底清零,對相關企業起到了充分的震懾作用,也給行業敲響警鐘。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考慮到上海信誼聯合醫藥藥材有限公司作為壟斷協議的組織方,主動報告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等情節,在沒收違法所得同時,處2023 年銷售額10%的罰款并減輕80%的罰款。
這也給曾經或正在實施壟斷行為的企業釋放出明確的監管信號。在當前嚴格的反壟斷監管態勢下,任何心存僥幸的行為都可能在未來遭受更嚴厲的懲處。主動懸崖勒馬并報告有關情況,一方面可體現企業的糾錯誠意,在處罰時獲得從輕考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及時糾正行業亂象,維護企業自身的長遠利益和行業整體形象。
而首次追究達成壟斷協議的個人責任,也對醫藥行業從業人士尤其是處于決策鏈條上的高管起到了重要警示意義。
2022年修訂的反壟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對達成壟斷協議負有個人責任的,可以處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企業決策往往由企業內部核心人員制定與推動。過去,“企業背鍋、個人隱身”的潛規則讓相關人員在決策時可以“無后顧之憂”。而當個人也被穿透式追責,無法再通過“公司行為”的外衣規避個人責任時,相關責任人將不得不重新掂量實施壟斷給自身帶來的后果,遏制住在灰色地帶攫取壟斷租金的沖動。除了直接的罰款,更大的后果或將是職業上的受限。受到監管處罰的個人,其職業聲譽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未來的求職、晉升和薪酬待遇。
近年來,醫藥一直是壟斷行為高發的“重災區”。市場監管部門始終保持醫藥領域反壟斷執法高壓態勢,對侵害患者利益的壟斷問題“露頭就打”,從嚴從重查處醫藥領域市場壟斷案件,推動相關藥品降價61.8%,讓更多群眾“用得上藥、用得起藥、用得好藥”。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指出,三家公司達成并實施的壟斷協議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扭曲了藥品價格形成機制,使價格嚴重偏離正常水平,也削弱了三家公司通過改進生產工藝進而增加利潤的動力,不利于醫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藥企要意識到,通過壟斷等不正當競爭實現“躺賺”的思維,正在腐蝕醫藥行業的創新基因。只有依法合規經營,通過創新研發構建企業的護城河,藥企才能在保障公眾健康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監管部門也需持續加強反壟斷執法力度,運用各類技術手段從源頭上及時遏制壟斷行為的滋生蔓延,并對壟斷行為重拳出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羅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