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罕見道歉!承認對量子計算發展預估或有誤,英偉達將設立量子實驗室
AI(人工智能)芯片龍頭英偉達將開設量子計算實驗室。
當地時間3月20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GTC技術峰會“量子日”上宣布,英偉達將在美國波士頓開設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實驗室。他還試圖撤回為量子計算潑過的“冷水”,承認自己此前對量子計算的時間線預估可能有誤。
據介紹,英偉達加速量子研究中心(簡稱“NVAQC”)將整合領先的量子硬件與AI超級計算機,預計于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運營,并與Quantinuum、Quantum Machines和QuEra Computing等量子公司展開合作,同時聯合來自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頂尖研究團隊。
今年1月,在被問到英偉達的量子計算戰略時,黃仁勛表示,“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數十年才能出現,英偉達正在與“幾乎所有的量子計算公司”展開合作,不過,公司將繼續專注于能夠與量子計算互補的加速計算領域。這番言論在美股市場引發了劇烈反應,與量子計算概念相關的多家公司股價在之后持續下跌。
而在今年的GTC大會上,英偉達特別設立了首屆“量子日”,邀請了12家量子企業代表參加圓桌對談,還有來自微軟和亞馬遜AWS的代表。此舉被視為英偉達與量子計算這一新興產業的“和解”。
黃仁勛也出席了該活動,并在會場笑稱,沒想到自己之前的言論會引發量子計算概念股集體下跌:“我的第一反應是,我都不知道他們是上市公司,F在,引領這項前沿技術的公司CEO們首次齊聚一堂,他們可以解釋為什么我之前的觀點是錯的。這是史上第一次,一家公司的CEO邀請所有嘉賓來解釋他為什么錯了!
在開場發言中,黃仁勛將尚未盈利的量子公司與英偉達的早期進行了比較,稱英偉達花了20多年的時間才打造出現在的計算平臺:“因此,5年、10年、15年或20年的時間跨度,對我來說并不算什么。當然,量子計算擁有潛力,大家希望它帶來非凡的影響,但這項技術極其復雜!
在討論中,一個問題是關于量子計算技術是否可能在未來威脅到英偉達等基于晶體管制造計算機的公司。多位量子計算企業高管表示,即使他們的機器在某些任務上(例如了解原子如何相互作用)可能超越GPU,但量子計算機將不會取代經典計算機。
法國公司Pasqal的負責人Loic Henriet表示:“量子處理器將充當加速器,并與經典計算機一起工作,而不是取代它們!泵绹孔佑嬎愠鮿摴綢onQ公司的CEO Peter Chapman表示,公司正在使用英偉達的GPU設計量子芯片:“這將是一個經典系統與量子計算機同時運行、來回交替的過程!彼笑稱,自己“不會在最后做空英偉達股票”。
此外,黃仁勛質疑稱,是否應該將進行量子計算的機器“重新定義”為科學儀器而不是計算機。加拿大量子計算公司D-Wave的CEO Alan Baratz對此表示反對,稱量子設備不能被描述為單純的儀器,“有些計算問題已經超出了傳統計算機的范圍”。
黃仁勛還預告稱,下一屆GTC也會設立“量子日”。不過,美股量子計算技術公司股價在20日當天再遭重挫。截至當天美股收盤,D-Wave Quantum(Nasdaq:QBTS)股價大跌超18%,Rigetti Computing(Nasdaq:RGTI)股價大跌17.6%,Quantum Corp(Nasdaq:QMCO)股價大跌16.2%,Quantum Computing(Nasdaq:QUBT)股價跌近12%,IonQ(Nasdaq:IONQ)股價跌超9%。
20日當天,英偉達(Nasdaq:NVDA)股價漲0.86%收于每股118.53美元,總市值2.90萬億美元。
今年2月,科技巨頭微軟宣布推出旗下首款拓撲架構量子芯片Majorana 1;2024年12月,谷歌發布量子芯片Willow以及基于該芯片的量子計算機。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實現任何意義上可精準控制量子態且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實用“量子計算”,并且與實現這一目標的差距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