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金融>>正文

指南針1.61億再收購先鋒基金33%股權

2025-03-19 17:11:52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3月19日電 (周奕航)18日晚間,指南針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以1.61億元收購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先鋒基金)33.3074%股權。

  繼2022年出資15億元收購網信證券(后更名為麥高證券)拿下券商牌照后,如今,指南針再度布局基金板塊。

  持有先鋒基金95%股權

  指南針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與大連亞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亞聯)簽署了《關于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下稱《股權轉讓協議》),公司將收購大連亞聯持有的先鋒基金33.3074%股權,交易價格為1.61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指南針將持有先鋒基金95.01%股權。

  在今年2月18日,指南針曾宣布以1.09億元收購北京鵬康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先鋒基金22.5050%股權,以61.7026%的持股成為先鋒基金第一大股東。

  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先鋒基金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業務類型包括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和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另據Wind數據,截至2025年3月19日,先鋒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為27.49億元,在201家公募持牌機構中排名第164位。

  此前,指南針曾在2024年年度報告中表示,公司將按計劃穩步推進先鋒基金后續整合工作,支持先鋒基金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合規風控水平,使其各項業務盡快步入正軌。

  關于本次收購,指南針在公告中表示,此舉將有助于優化先鋒基金的治理結構,增強其持續資本補充能力,并為其業務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持。

  指南針還稱,本次交易將有助于公司形成以原有金融信息服務為主體,證券服務和公募基金服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業務發展新格局,為公司持續強化綜合財富管理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公司將通過多年來在金融信息服務領域的數據優勢、技術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市場覆蓋廣度與深度,提升客戶粘性,拓展和深化公司在金融領域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水平。”指南針表示,本次交易的資金來源全部為公司自有資金,不會對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產生不良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密集布局基金板塊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近年來,指南針頻頻布局基金業務。除先鋒基金外,指南針還入股了兩家私募基金。天眼查App顯示,2024年11月29日,指南針認繳出資197.63萬元成為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股東,持股比例為10%;2024年12月27日,成都誼恒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新增股東指南針,持股比例15%。 

  據中基協官網,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成都誼恒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管理規模區間為5億—10億元。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金融信息對于金融行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有的公司會選擇通過券商賦能,有的公司則選擇通過基金增值。指南針此番通過基金投資的方式可以將金融信息服務的價值最大化。

  此外,指南針曾于2022年出資15億元收購網信證券(后更名為麥高證券)100%股權,成為繼東方財富后國內第二家擁有證券牌照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商。收購麥高證券之后,指南針將原有金融信息服務業務的客戶資源和流量導入麥高證券,其證券經紀、自營、收入快速增長。

  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指南針實現營業總收入15.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50%。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總額108.74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100.22%,主要是麥高證券經紀業務規模擴張所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2.46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19.89%。

  從收入構成來看,金融信息服務是指南針主要收入來源,2024年貢獻營收11.83億元,占比為77.43%;2024年證券業務收入為3.17億元,占比達20.76%,同比增長151.98%;2024年廣告服務貢獻收入2741.4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1.79%,較上年下降27.67%。

  此前,東方財富曾通過收購券商及基金公司股權實現轉型。2015年,東方財富通過收購西藏同信證券進軍證券業務領域;如今,東方財富依托旗下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等主體,成為互聯網財富管理綜合運營商。那么同樣手握券商、公募牌照的指南針,能否復刻東方財富模式?

  沈萌認為,近年來金融信息機構+持牌機構的組合方式越來越多。金融信息服務的基礎需要長期積累,雙方合作既可以為持牌機構提供更好支持,也有助于金融信息服務積累數據源,但是在整個行業厘清未來方向的時候,也會加大類似模式的競爭強度。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萬可義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