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7日電 題:不動產金融工具將大力引導社會資本
作者 魏晨陽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研究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MBA教育中心主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并強調通過“盤活存量用地”“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范圍”等措施穩定市場預期。
此前,多地已陸續放寬限購政策,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然而,僅靠政策調控從根本上解決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還不夠,不動產金融工具如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CMBS(商業抵押擔保證券)等在盤活存量資產、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盤活存量資產,提升房企流動性
當前,部分房地產企業面臨高負債和融資挑戰,不動產金融工具如REITs和CMBS能夠有效盤活存量資產,緩解房企的流動性壓力。以REITs為例,它通過將存量資產證券化,使企業能夠將沉淀的消費型基礎設施、長租公寓等資產上市,實現資產退出回收流動性資金。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杠桿率,還優化了資產負債結構,提高了財務穩健性。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這為REITs和CMBS提供了新的應用場景。通過為城市更新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持,這些工具能夠覆蓋從項目改造到后續運營的全生命周期資金需求,推動存量資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升級。
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
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政府的重要任務,但僅靠財政資金難以滿足龐大的資金需求。REITs等不動產金融工具能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提供退出渠道,從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形成財政資金的撬動效應。政府可以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開發保障性租賃住房,再通過REITs實現資產證券化,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而REITs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特征,能夠吸引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參與。這種模式不僅為保障房建設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來源,還為社會資本提供了穩定的投資渠道,實現了政府與市場的雙贏。
銜接財政政策與市場化資金,提升投資精準性
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已定的背景下,如何通過不動產金融創新銜接財政政策與市場化資金,成為提升投資精準性的關鍵。中央預算內投資可以配套不動產金融工具,實現精準支持。例如,在新型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中,政府可以通過“資本金注入+不動產金融”組合,在項目成長階段注入財政資金并配套發行REITs或ABS(資產證券化),吸引市場化長期資金參與。
此外,政府可以通過優化投資結構,強化對“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重點領域的支持,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范圍,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同時,用好財政補貼,例如對綠色ABS發行主體給予財政獎勵,形成“綠色金融+財政補貼”雙激勵,推動綠色建筑和低碳項目的發展。這種創新融資模式不僅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還吸引了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形成了政策疊加效應。
構建風險對沖機制,借鑒國際經驗
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中國不動產金融市場面臨利率波動的風險。中國可以借鑒歐美市場的經驗,構建風險對沖機制。例如,利率互換工具在歐美市場已經非常成熟,能夠有效對沖房貸資產的久期風險。中國可以推動掛鉤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利率互換產品標準化,提升市場流動性,降低利率波動對不動產金融市場的沖擊。
此外,參考日本企業在低利率時期的“出海投資”模式,中國房企可以通過海外資產配置對沖國內利率風險。例如,利用低息環境發行離岸債券,投資歐美成熟市場的商業地產REITs,形成收益多元化結構。這種風險分散策略不僅能夠降低國內市場的利率風險,還能夠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