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習近平的兩會日程:與政協委員面對面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習近平的兩會日程:與政協委員面對面
中新社記者 闞楓 袁秀月
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他強調,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高質量發展。
自2013年以來,每次全國政協大會期間看望委員、參加界別聯組會,“一起見面座談”,成為習近平兩會時間的“固定日程”。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绷暯脚c委員們面對面傾心交流、共商國是,生動詮釋協商民主的深刻內涵。
商量,匯聚發展共識
“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
習近平每次參加政協聯組會,同委員們面對面交流,都會就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舉旗定向,凝聚共識。
當民營經濟發展遭遇雜音干擾,他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強調“三個沒有變”,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
當脫貧攻堅遇到“最難啃的硬骨頭”,他強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當聽到政協委員關于新污染物治理的建議,他回應稱,“這提的很及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還要繼續抓好”。
從科技創新到糧食安全,從民族團結到兩岸關系,從社保體系到教育強國,習近平與政協委員共商國是之時,一系列謀全局、管長遠的重要論斷、重大部署,也發端于此。
聯組會上,他首次提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首次提出“新型政黨制度”概念,對進一步做好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提出“四個堅持”……
參到要點上、議到關鍵處,聚焦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深入推進協商議政,目的是在“真”和“實”上下功夫,促進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商量,凝聚團結之力
作為中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因團結而生、依團結而存、靠團結而興。
這些年參加政協聯組會,“團結”是習近平一再強調的主題詞。
與少數民族界委員交流,他指出,“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筑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銅墻鐵壁”;
在以知識分子為主的界別聯組會上,他談到,重要工作和重大決策要征求知識分子意見和建議,“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談到對臺工作大局時,他強調,“更好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2023年參加聯組會時,習近平分析了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并特別強調“力量源于團結”。
“只有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如何匯聚大團結大聯合的力量,如何處理多樣性與一致性的關系,習近平的這些論述,揭示了人民政協的顯著政治優勢。
商量,彰顯制度優勢
中華文明有“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
“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2018年參加聯組會時,習近平以此形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他還以立三“新”、除三“弊”,深刻闡明這一制度的特征。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習近平指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罢螀f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就是這種民主最基本的體現!
今年1月,全國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公布,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城鄉統籌發展等60件反映民聲民意、促進科學決策、廣泛凝聚共識的提案上榜。
2024年,有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提案5000余件,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議政建言,提案意見建議被吸納到政策文件中,為科學民主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習近平的這句精辟概括,道出了人民民主的真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