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6日電 題:金融賦能高質量發展,成為現代經濟核心
作者 王嫻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穩健發展對國家經濟的健康運行至關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金融領域的相關內容尤為引人注目,“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積極防范金融領域風險”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展現了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首先,金融調控政策的精準發力是助力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通過“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這不僅緩解了企業的融資壓力,也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更為寬松的資金環境,有助于刺激投資和消費,推動經濟增長。此外,《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這顯示了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能夠有效應對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不僅有助于穩定房地產市場,也為資本市場注入了信心,推動股市的平穩運行。通過“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金融調控政策將更好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金融市場與機構的深化改革是筑牢金融穩定基石的重要舉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強調“積極穩定資本市場,加快完善基礎性制度,創設互換便利、回購增持再貸款等工具”。這些措施有助于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韌性,提升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地方專項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不僅緩解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也為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妥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這些措施有助于優化金融市場的生態,提升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將進一步筑牢金融穩定的基石,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再次,金融服務與支持聚焦實體是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核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持等。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覆蓋面,支持外貿企業的發展,增強我國經濟的外向型競爭力。此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強化融資增信和風險分擔等支持措施。這些政策體現了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普惠性,有助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通過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金融體系將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大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金融論述,充分體現了金融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期待在政策的引領下,金融體系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推動改革創新,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堅實的金融保障。(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