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5日電 (宋亞芬)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帶來了一份《關于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完善全國電力統一大市場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 受訪者供圖
曹仁賢表示,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速,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給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4.5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新能源的大規模并網與入市交易不僅對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加劇了電力現貨價格波動,對相關企業尤其是新能源發電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造成一定挑戰。
此外,曹仁賢認為,當前市場機制還存在成本傳導不充分、跨區交易壁壘、綠色價值體現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新能源的市場化進程,也制約了電力市場的整體效率。
因此,曹仁賢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加強期貨市場與現貨、中長期市場的協同。在我國西北可再生能源富集區或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區域成立電力期貨交易所,或在現有期貨交易所研究、增加電力期貨品種,進行試點交易,積累經驗,待時機成熟后再擴大交易范圍。同時,建立起覆蓋不同區域、不同負荷特性、不同交割周期的多種類期貨合約,逐步擴大市場參與者范圍,提升市場活躍度。此外,還可以通過合理的機制設計,加強期貨市場與現貨及中長期市場的協同,研究引入合理的期貨合約分解機制,加強長周期期貨合約流動性。
其次,開發更符合新能源發電特點的期貨合約,建設更具綠色價值的期貨市場。此舉在對沖現貨市場價格風險的同時,可為新能源產業明確遠期價格預期,引導企業更理性調整產能投放節奏,避免盲目投資導致的項目過度集中、供需失衡等問題,賦予期貨市場更大的綠色價值。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繼續研發由相關機構提供來源擔保的,直接區分電力來源(如風電、光伏、水電等)的綠證/綠電期貨。此外,還可以健全綠色期貨品種體系,推進碳排放權、氣象指數等期貨品種的上市,增加新能源企業的風險管理維度,擴大參與者范圍,充分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
最后,建立健全電力期貨市場的風險防控機制。電力期貨市場建立后,需要構建期貨、現貨市場協調機制,建立電力交易中心與期貨交易所的聯合監管框架,統一交割結算規則,信息互通共享,共同促進市場的平穩運行。面對各類風險,應建立從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鏈條風控體系,明確電力期貨的跨市場風險處置流程,通過制度設計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市場交易的同時,加強監管干預,避免過度投機。(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