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5日電 (薛宇飛)中新經緯5日獲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長林龍安表示,為應對當前全球大宗商品結算中的挑戰,推動人民幣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的應用,建議建設數字化跨境易貨平臺,利用新型易貨貿易的創新模式,促進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使用,同時推動中國產能“走出去”,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林龍安稱,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貿易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在傳統跨境貿易結算體系中,匯率波動等問題日益突出。這種局限性特別是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更加明顯,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匯率風險和成本壓力。
林龍安建議,建設數字化跨境易貨平臺。數字化跨境易貨平臺通過商品與服務的直接交換,打破了傳統貨幣結算方式中的匯率波動等制約。平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交易的透明、安全和高效,解決傳統跨境支付體系中的諸多問題。建議支持相關行業商會等國際貿易服務平臺在香港設立“國際易貨中心”,開展市場化的國際易貨貿易試點,借助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樞紐的優勢,推動跨境易貨結算平臺的示范建設。
林龍安建議,深化深港合作,推動前海國際易貨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建議支持相關行業商會在前海自貿區設立“深港國際易貨數字化服務平臺”,通過深港兩地優勢的結合,打造全國自貿區與國際貿易合作的示范模式。通過在前海建立數字化易貨平臺,可以為大宗商品和中國產能“走出去”提供新的結算解決方案,同時提升人民幣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的話語權。
林龍安建議,推動香港與內地產業帶城市的雙向易貨機制。香港作為全球離岸金融中心,可以與內地的產業帶城市通過開通雙向易貨機制,打通內地與國際市場之間的貿易結算通道。通過設立專門的易貨交易代碼,簡化通關流程,提升跨境貿易的效率。
林龍安還建議,推動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應用。中國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進口國,推動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使用,能夠有效降低匯率風險,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采購中的議價能力。跨境易貨平臺將為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應用提供實際支持,逐步將人民幣推向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中心。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